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却没几个人愿意认真面对的问题——程序正义。
何为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引用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 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这里特指事物生命周期的整个执行流程应该遵守严谨、高效、中立的原则。说人话就是“做事前分工明确、做事时配合默契、做事后分锅合理”。海报设计流程、活动执行流程、回顾发送流程、视频制作流程都是需要很多人配合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流程规划指导大家分工配合,那么多数企划部的日常工作都是一连串重大事故。
前些年受行业发展水平所限,很多酒吧能有个独立的企划部就不错了,配置不健全之下自然也就没有分工一说,“所有事情一人独揽,大小黑锅一人全背”才是整个行业的常态。
后来乘着消费升级的东风,娱乐文化产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一夜之间由“企划/执行/设计/新媒体/摄影”组成的“五虎上将”成了行业标配。不要抬杠,那时候“影视后期”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场外第六人,往往由舞台部的主打VJ同时兼任。其实到这时候都还好,人数/预算压力都不是很大,只要店里生意稳定老板不是事逼,多数人也都乐于见到企划部成为内外和睦的养老圣地。
然后,老板为了整合企划部与艺术部这两座独立的山头,在他们头顶另立了一个更大的山头“品牌部”来镇住他们,于是,关于程序正义的第一个争议出现了,围绕着“终审权的归属”问题第一次成为了一个问题。
这还没完,随着专职的“影视后期”成为企划部不可分割的一份子,C4D技术成为行业事实专业标准而引起的工种细分,以及各种细分专业纵队的成立,带来企划部编制的进一步膨胀,人多了,流程就容易令人困惑。一方面分工越来越细,需要沟通配合的事项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工种差别越来越大,大家对于彼此工作内容的理解却越来越低。故而,很多人都觉得部门越大反而做事越慢相处越难。但事情总归还是要大家一起做的,内部都不团结的部门只有被集体下课这一个结局。
而且多数夜店老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我只在乎结果,我不关心过程”,但往往他们还特别热衷于干涉过程,对不理解的行为缺乏起码包容,在他们看来“铁打的经营方流水的企划部”,遇到问题直接换人远比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要简单有效,更别提在此之上的流程优化与制度建设了。他们对于中层管理尚且是这个态度,至于设计师/新媒体/后期等基层员工,那就是更加纯粹的工具人了,“今天做的海报今晚必须交稿,店地址/二维码要大”那都是老板的基操。
程序正义?那是什么?
不能越级?那是指基层不能越中层向高层反映问题,至于高层越中层向基层下达指令,那能叫越级吗?这只是“偏平化管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已。
这也导致了即使是到了行业愈加正规的现在,程序正义仍然连停留在纸面上的权利都没有。多数酒吧老板的权利大得超乎想象,很多在大型广告策划公司司空见惯的流程规章在这里并不受用。而作为企划部直属领导的企划总监,多数都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安享两年,能保证任期内部门不乱、事情做得还过得去已经实属不易,更长远的制度建设与更基础的流程优化真不应该强求他们来承受。
那谁应该担当起建设程序正义的责任与义务呢?对,就是品牌部永远滴神,老板门面大管家——品牌总监。
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牌总监,一方面要有不俗的专业理解,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手下的特长;另一方面又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与沟通技巧,可以理顺部门内外的大小事务。这种“需要懂得多,不必做得多,但是得说得多”的角色,可以做得很轻松,也可以十分沉重。因为在夜店里,能力=做事的能力+说话的能力,对于品牌总监来说前者占两成,后者占八成。而专业能力特别优秀的人才鲜少有擅长沟通的,钻研话术者往往又不会醉心技术精进专业。
总而言之,虽然这个行业的高风险与差异化客观导致了所有人无法按照统一的模式墨守陈规,但是趋同进化是大势所趋。所有人最终都会直立行走,而首先挺起胸膛者将统治大地。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品牌总监应该作为那个领头人走在前面。
今天要介绍的设计师刷新了设计师首次登场后再次回归舞台C位的最短间隔 。作为就职于疫情后首批开放文娱场所的员工,短时间能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非常难得,可见设计师的努力,也可见企业对于品牌板块的重视,更可见得他们内部对于程序正义的尊重。
下面第一张海报上有磅磅磅同学微信的二维码,欢迎同行交流互动。也欢迎去站酷搜索“磅磅磅”,第一时间查看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