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
夜店酒吧团队设定营业额指标的做法是否可取
厦门某夜店酒吧在进行营业额预估时锁定2200万营业额指标,最终结果只达成了800万。
那么,这到底是店方的营业额指标设定有问题,还是销售团队的能力有问题?
“业绩指标”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般情况下,企业为发展壮大都会向下定制一些定量化“业绩指标”,比如开店数量指标,营业额指标等,这种现象在夜店酒吧行业同样普遍存在。
但是把目光放到全商业领域,有一家成熟的企业没有设定“业绩指标”,反而超过了整体行业利润率,这家企业就是——“日本连锁便利店之王”7-Eleven。
创始人铃木敏文有一套理论:
他们每年都不设定便利店的发展数量,也就是没有所谓的“业绩指标”,原因有两点:
1.如果执行人员做不到,这些人就会乱开店,即便条件不成熟条件也会开店,因为身上压着业绩任务指标。
2.如果他们能够做到,业绩达标之后就不会再开店了,而是保存实力为下一年的“业绩指标”做准备。
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利的,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夜店酒吧销售营业额指标现象
把711的理论对比到夜店行业,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无论哪一种现象都不利于夜店的整体长期发展。
设定营业额指标有利但有难度
店方承担了不只是销售上的压力,还有竞品压力、资方压力还有不可抗力因素的压力,如停业等。任何一种压力都可能造成店面危机,所以设定营业额指标是有效的避险方式。
但设定营业额指标并非易事,一般来说在进行年度销售额预测时会关注:市场规模、市场潜量、销售潜量和销售预测等四个主要的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对店方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设定营业额指标有所瑕疵是不可避免。
理想中的模型也许是这样的:
员工在实现个人营业额指标的同时,也是在实现店方的目标,如此才能相互理解、达到共赢结局。
当共赢这个Happy Ending摆在我们面前,那营业额指标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