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业内所谓“跳舞场”的持续火爆,“百大”榜单(全称“DJ Mag百大DJ/CLUB排行榜”)也变得愈发炙手可热,仅以2018年为例,“百大DJ ”的平均演出费环比上涨了15%以上。
无论是专业的夜店从业者还是Ravers(电音爱好者),对“百大”榜单的追捧似乎已达到顶峰,这种几近迷信的崇拜是否是理性的?
全方位还原一个真实的DJ Mag榜单,探讨它的商业价值究竟又有几何?
中国人的“电音圣经”
Chinese Bible
中国人对“百大”的迷信,已经演化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这么一份让国人深信不疑的榜单,目前在国外的公信力如何呢?
不妨先从国外电音界KOL们对“百大”的微辞里一探究竟:2016年,已经连续两届位列百大DJ榜首的Hardwell,就曾言辞激烈地公开炮轰DJ mag的不公正和片面性。他指着台上另一位名不见经传的DJ说道:“这个远胜于我的制作人,只是因为没有机会在音乐节上演出,所以永远不会出现在‘百大DJ’的候选名单上。Fuxk you DJ Mag……”另一个知名DJ Deadmau5更是用拒绝参选的行为,试图抵制这个榜单为业界带来的不良影响。
去年,电子音乐制作人Dylan Tallchief在榜单发布后公开“眼红”:“排名显然并不能代表一个DJ的技术能力水平(譬如高超的唱盘艺术、搓碟技巧) ,登上这个榜单主要还得靠几首热门单曲。”
常年“在榜”的DJ Laidback Luke也发表过自己对榜单水分的质疑,并且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在榜单上获得更高的排名意味着更高的出场费——尤其是在那些迷信该榜单权威性的国家和地区。”
行业评论网站DJ6.cn的一个专栏作者直言:DJ Mag的百大榜单是“行业癌症”,但是中国的夜场却以跻身其中而引以为荣。国内所有电音节都以“又请来了几个百大DJ”作为宣传噱头。
国人对DJmag杂志榜单的狂热,甚至引起了国外文化学者的关注。
在一本名为Rave on: Global Adventures in Electronic Dance Music的学术著作里,作者援引大量资料后得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俱乐部经营者和电音爱好者已经把DJ Mag的榜单封为“圣经”。
“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赢
Classical Win-Win
2007年,中国DJ Tiesmi以及中国香港DJ Erick Junior通过作弊的方式进入了DJ MAG TOP 100榜单的旧闻逐渐被人遗忘,但是层出不穷的榜单造假丑闻,正在瓦解这份榜单在行业内的公信力。
据官方数据称,“百大榜单”每年都能吸引超过179个国家的100万人为其投票。而用全民投票的方式取代业内人士内部推选的方式,近年来也显现出了它的弊端:“一个IP地址可以投五票”的投票规则除了为“刷榜行为”提供了便利,也间接导致选出的“百大DJ榜单”,95%都被大牌商业主流艺人所占据。最终导致榜单核心受众的严重流失。
以Instagram和Facebook为调查样本,统计#DJ Mag Top 100 Clubs和#DJ Mag Top 100 DJs等相关话题的热度。
数据截至2019年6月17日,在ins上,这两大话题下分别有不到1.3万条和2500条动态;而在Facebook上的相关主页的获赞量分别是2万和不到5000——要知道被关联搜索出来的DJ Afrojack的主页获赞量可是近900万。
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百大榜单俨然成为国外DJ圈内的一个“笑柄”。(只是基于和我们几乎没办法给“百大榜单”投票的相同原因,国内自然鲜有人会知道这个讯息。)抑或者有人知道了,偏不说出来。毕竟动辄百万人民币的的百大DJ出场费,并不会单单落入DJ一人的口袋。
“百大”不仅仅是一场“裁判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双赢,更是在中国夜店行业雨露均沾的一场盛宴,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超乎常人的想象。
昂贵的“disco球贴纸”Expensive Endorsements
与“DJ Mag百大DJ”平起平坐的还有另外一张榜单,就是同样属于DJ Mag旗下的——Top 100 Clubs(百大夜店排行榜)。这张榜单诞生于2006年,并在2015年左右开始引起国内夜店投资者的注意。
入围Top 100 Clubs的国内俱乐部一览
任何一个资本快速涌入的行业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夜店行业和电子音乐行业不例外。而那些率先获得定价权的行业标准制定者们必然首先获利。成立于1992年的英国杂志DJ mag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登上“年度百大榜单”,就是给自家夜场增添了一个可供客人消费的标签。但是这个“disco球贴纸”可并不便宜。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夜店想要登上这个百大俱乐部的榜单,是有一定“门槛”的。这“门槛”既不是夜店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也不是日常演出和主题活动的质量水准,而是“签下跟DJ Mag纸质版为期一年的“广告投放合约”。
而这笔广告费高达十数万美金,折合人民币近百万!
坊间早有传闻,每年百大夜店的榜单都会为中国区的夜店保留六个席位,就像拍卖一样价高者得。而去年这个价格据说被炒到了200万人民币!(包含DJ Mag广告、DJ Mag活动以及“拉票”所需费用。)
对于这份“权威”榜单存在的水分,主办方和参选者都心照不宣。2017年获选百大俱乐部第76位的北京CLUB——MODU ULTRA当时已经处于停业状态;2018年百大俱乐部NO.46# ELEMENT全年都在设计升级迄今为止没有开通过Instagram、twitter、YouTube账号的SPACE PLUS频频上榜 ,但其海外品牌输出几乎为零……
对于混乱的评选机制,业界自然是一片哗然。
其实早在2007年,DJ Mag就爆发过参选者作弊丑闻,其后随着榜单影响力不断上升,关于买榜、刷票的丑闻、传闻亦不绝于耳。
中国夜店投资者们为了得到这份来自大洋彼岸的“杂志”的背书,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越来越多的夜店品牌主理人愿意把精力和金钱贡献给用刷票公司和营销团队,来使大家相信他们的旗下的夜店具有真正的品质感。如果在夜店、音乐节行业的排名和荣誉,都被标上了价格牌待价而沽,夜店市场被持续炒作、金钱、利益关系操纵着,那么艺术家的质量,夜店品牌的原创性就会越发变得无人问津。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迷信那些伪造堕落的权威、追逐商业复制的傀儡,中国的夜店人和Ravers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
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